极速体育nba直播吧
新闻中心

2022-11-06

来源:极速体育nba直播吧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7-26 04:12:28

  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,一些传统老行当、老手艺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,有些甚至已经失传。

  为让更多读者了解鹤山老行业的新故事,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手艺鼓与呼,从即日起,本报推出《老行业新故事》系列报道,讲述鹤山老行业的新故事,敬请垂注。

  打铁是公认的苦累行业。跟着社会经济持续不断的发展,机器自动化生产逐渐代替人工生产,打铁这一传统行业也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。

  在雅瑶圩镇老街,今年78岁的范桂崇仍然坚守着老祖宗传下来的打铁手艺,经营着父亲留下的“文利五金厂”,至今已有55年。经范桂崇之手锻造出来的铁器无数,他是这条老街远近闻名的打铁匠。

  近日,经过街坊们的一番指路,记者在雅瑶圩镇老街一栋低矮的旧居民房下,找到了范桂崇经营的打铁铺。环顾四周,闪闪发亮的“光荣之家”牌子挂在店铺门口的左侧,招牌上的“文利”二字历经岁月洗礼已不再清晰。

  范桂崇闲坐在店铺门口前的木凳上,得知记者的来意,他饶有兴致地领着记者进入“厂房”参观,并逐一介绍内部设施。在这个窄而深长的“厂房”里,麻雀虽小、五脏俱全,铁砧、锅炉、打磨器等打铁设备应有尽有,货架上摆满了成品铁器,上面还用白粉笔标上了价格。

  范桂崇笑道:“这个打铁铺是父辈开的,‘文利’这个招牌早就在街坊们的心中扎下根,就算招牌不清晰,街坊们也会找到这里。”从范桂崇的爷爷那一辈开始,他们家便从事打铁行业。后来,范桂崇的父亲开了“文利五金厂”,范桂崇在15岁时跟随父亲学习打铁,对这份手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还帮忙打理生意。

  范桂崇在18岁应征入伍,服役期满时,留在部队还是继承父业,这样的一个问题曾经困扰着他。就在此时,范桂崇收到了母亲呼唤他回家的信件。范桂崇是家里的长子,喜欢打铁的他最终决定回家继续经营“文利五金厂”,这一干就干到了现在,打铁这门手艺在他家传承了100多年。“掐指一算,我从事这一行也有55年了。”回忆着过去,范桂崇说。

  科技的慢慢的提升,让打铁这一传统行业逐渐被机械自动化生产所取代,人们也更倾向于购买成品,而不是去打铁铺让师傅打一件铁器。

  “即便如此,还是有不少人来找我锻造新的工具或修缮售出的产品。只要我们正常的生活中仍用到铁器,打铁这一传统行业就还有存在的价值,这也是我一直在坚持的原因。”范桂崇说。

  记者在“厂房”里看到,货架上摆放的成品铁器,除了常见的农具,还有一些形态各异且不常见的产品。“它们有的是在建筑工程中用于破开顽固硬物的,有的是用来撬起扎根很深的枯树,这些用途特殊的产品基本上只有我们打铁匠才生产。”范桂崇和记者说,时代在进步,打铁匠也不能落伍,除了传承发扬祖传的打铁手艺,产品创新也十分必要。在接手父亲的“文利五金厂”后,他对锻造的产品内容做创新,从过去单纯锻造传统农具,向锻造各类生产生活工具发展,例如,菜市场上常见的鱼刀、猪肉刀等,建筑工程用的砌砖刀、锤子等,工厂的生产模具等,甚至有艺术团来定制表演用的道具。

  随着产品内容的不断丰富,经营事物的规模逐步扩大,彼时的“文利五金厂”在雅瑶镇甚至鹤山的打铁行业都有了名气。“当时,有亲戚带着几位慕名而来的外国人到我这里参观,他们对我锻造的刀具十分喜爱,还买了几把回去呢!”回忆起这段往事,范桂崇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。

  范桂崇不停地改进革新丰富产品内容,也给我们自己所带来了挑战。“有些产品过去没有人专门去做,我要自己摸索制作的过程,在制作工艺上一定要把好关,并一直在改进和完善。”范桂崇和记者说,出于热爱,他愿意为这个行业贡献自己的力量。过去,年轻的范桂崇每每售出新产品,还会去购买方的厂里进行售后跟踪调研,了解应对不同的工程、生产需要的铁料材质,并进行归类总结,对工艺进行不断改进。

  “可否请您演示一下打铁的过程呢?”对于记者的请求,范桂崇十分爽快地答应了。他从储物柜中取出一块未加工的铁片,拉下电闸、打开锅炉,熊熊的炉火将他的脸庞照得通红。当过兵的范桂崇虽然如今上了年纪,但是依然浑身是劲。只见他左手拿钳、右手握锤,动作娴熟地从锅炉中夹出铁块,放在门口厚重的铁砧上,用锤子在烧得火红的铁块上不断地敲打。“叮当!叮当!”敲击声传出,老街上演了一曲钢铁交响乐。

  时值秋天,打铁的范桂崇,额头冒出了汗珠,记者在一旁也感受到锅炉散发的热气。“现在天气比较凉爽,要是夏天,打铁就比较难受了。”习惯了锅炉温度的范桂崇笑着说。

  据范桂崇介绍,打铁需要经过选料、加温、火候、捶打、淬火、打磨等多道工序。“打铁是需要手艺和经验的细活,打铁匠除了要精通烧焊、机修等工作,还要学会针对不一样用途的产品选不一样的材料,定好材料后,在锻造过程中更要控制好火候。”他说。

  除去繁杂的工序,打铁也十分考验打铁匠的眼力。不同于木匠可以在木料上刻画度量,打铁匠只能依靠眼力去判断,通过不断捶打铁料,锻造出符合标准要求的铁块,掌握这项技能需要经过长期训练和经验积累。在范桂崇看来,打铁最关键的是火候的掌握。因为打铁的最后一步是蘸水,这道工序必须把握好火候,早不得迟不得、长不得短不得,非常考验打铁匠的判断力。

  “做打铁匠不能急,要慢工出细活,我的父亲也是经过几十年不断努力,才把这项技艺发挥到炉火纯青的地步。”范桂崇坦言。他拿起货架上一根短棍成品向记者展示,说:“打铁根据铁块不同的分量和长度,锻造的时间也不同,需要一定的耐心。比较短小的产品,我只需1个小时就能做好,比较长的产品则需要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。”

  55年来对祖传手艺的不断钻研,范桂崇练就了娴熟精湛的技艺,也让他和铁块一样,在熊熊的炉火中锤炼出吃苦耐劳、专心专注的打铁精神。“如果我不热爱这门手艺,就不可能对打铁、对这个行业这么上心。我和这些铁块、锅炉打了几十年交道,让我转行不干也实在是舍不得。”范桂崇说,人生如打铁,要经过不断捶打才能成形,他的生命已经和这一从祖辈传下来的技艺融合在一起。

  记者采访时,有顾客来“文利五金厂”为之前购买的铁器付款。他和记者说:“范师傅手艺好,打出来的产品品种类型多、价格合理。最重要的是他讲诚信,为街坊们服务!”

  “人的生命是有限的,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是无限的。我到了这个年纪已经不图荣华富贵,我是从部队出来的,要秉持‘为人民服务’的精神。既然还有人需要我的手艺,我就会继续干下去。”范桂崇说。

  据了解,范桂崇凭借娴熟的技艺、不断改良的工艺,以及吃苦耐劳、专心专注、诚信做人、守信经营的匠人精神,在鹤山市文明办的推荐下,他入选2020年第二季度“江门好人”名单。

  “以前在鹤山还能见到不少同行,现在随机械的不断普及,传统的打铁行业已经逐渐没落,像我家这样三代都是打铁匠的‘老字号’基本上没有了。”范桂崇惋惜地说。

  据范桂崇介绍,上世纪80年代以前,家家户户的铁制农具、器具等几乎都由打铁匠锻造而成。过去,范桂崇曾招收过几名工人,也前后带过两名徒弟传承手艺,但是他们无一例外都因为怕辛苦、嫌钱少,没干多久就转行了。

  当记者问到是不是考虑让子女学习打铁时,范桂崇表示,子女有选择自身人生的权利,做父母的不会干涉他们的生活。打铁手艺需要足够的时间来不断学习,如果子女并不热爱这个行业,硬逼着他们学也是学不精、学不透的。“不舍得打铁这门手艺也没办法,但如果真的就这么失传了,我依旧是觉得很可惜的。”范桂崇坦言。

  随着年龄的增长,范桂崇身体上的毛病逐渐多了起来。为减轻身体负担,如今,他已经限量接订单了,主要做一些定制的鱼刀和猪肉刀。

  “年纪大了,没有以前那么拼了。过去打铁是出于对这份手艺的热爱,现在打铁是因为它能健身。像这样每天打打铁,也算是休闲和健身吧!”范桂崇笑着说。